上海市勞動監察規定
瀏覽次數:69
時間:18-10-14 15:06
第一條 (目的和依據)
為了加強勞動監察工作 ,保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 ,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勞動法》和有關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的規定 ,結合本市實際情況 ,制定本規定。
第二條 (定義)
本規定所稱勞動監察 ,是指勞動和社會保障行政部門依法對各類企業 、個體工商戶(以下統稱用人單位)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的情況進行監督檢查 ,并對違法行為依法予以處理的行政執法活動 。
第三條 (管理部門)
上海市勞動和社會保障局(以下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是本市勞動監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門 。區 、縣勞動行政部門負責本轄區內的勞動監察工作 。
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所屬的勞動監察總隊和區 、縣勞動行政部門所屬的勞動監察大隊(以下簡稱勞動監察機構) ,具體實施勞動監察 。
本市醫療保險 、人事 、公安 、工商 、財政 、稅務等部門應當依法履行各自職責 ,協同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實施本規定 。
第四條 (勞動監察機構的職責)
勞動監察機構履行下列職責:
(一)宣傳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和政策 ,督促用人單位貫徹實施 ;
(二)監督檢查用人單位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的情況 ;
(三)受理公民 、法人或者其他組織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法規 、規章行為的舉報;
(四)調查處理和制止 、糾正用人單位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的行為 。
第五條 (勞動監察人員)
勞動監察機構應當堅持公開 、公平、競爭的原則 ,擇優錄用監察人員 ,有計劃地對監察人員進行初任 、任職資格 、專業和更新知識的培訓,強化平時考核 ,規范年度考核。
勞動監察人員由各區 、縣勞動行政部門或者勞動監察總隊提名 ,報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審核 、任命。
第六條 (勞動監察內容)
勞動監察包括下列內容:
(一)勞動合同訂立的情況 ;
(二)用人單位招工、用工 、退工的情況 ;
(三)用人單位工資支付的情況 ;
(四)辦理社會保險登記 、申報和繳納社會保險費的情況 ;
(五)繳納小企業欠薪保障費的情況 ;
(六)職業介紹機構 、職業技能培訓機構和職業技能鑒定機構執行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情況 ;
(七)法律 、法規、規章規定的其他內容 。
第七條 (日常監察和立案監察)
勞動監察分為日常監察和立案監察 。
日常監察是指勞動監察機構和勞動監察人員依照法律 、法規、規章的規定 ,對用人單位遵守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的情況進行一般性了解和檢查的勞動監察活動 。
立案監察是指勞動監察機構和勞動監察人員在日常勞動監察活動中或者根據舉報者的舉報 ,發現用人單位有可能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 ,依法予以立案調查處理的勞動監察活動 。
第八條 (日常監察程序)
日常監察活動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向用人單位告知勞動監察的要求和內容 ;
(二)經過了解 、確認,對屬于勞動爭議糾紛的 ,告訴當事人依法申請調解 、仲裁或者提起訴訟;
(三)對有可能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 ,進入立案監察程序 。
第九條 (立案監察程序)
立案監察活動按照下列程序進行:
(一)對有可能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事項,進行初步審查 ;
(二)經過初步審查 ,認為有違法事實 、依法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事項 ,經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或者區 、縣勞動行政部門負責人審核批準后予以立案,其中重大事項的立案 ,應當報本級政府或者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備案 ;
(三)對已經立案的事項 ,組織調查,收集證據 ;
(四)對有證據證明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 ,責令限期整改 ;依法需要給予行政處罰的 ,向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或者區、縣勞動行政部門提出建議 。
第十條 (立案的終止)
勞動監察機構對于立案監察的事項 ,經調查認定不存在違反勞動和社會保障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事實的 ,或者不需要追究法律責任的 ,應當予以終止 。
第十一條 (指定處理和移送處理)
勞動監察大隊對影響重大的立案監察事項或者跨轄區的立案監察事項 ,應當提請勞動監察總隊處理 。
勞動監察總隊有權處理勞動監察大隊管轄的立案監察事項 ,也可以將自己管轄的立案監察事項指定勞動監察大隊處理 。
勞動監察機構在實施勞動監察時 ,發現所調查的事項屬于其他行政部門職責范圍的 ,應當及時移送有處理權的部門處理 ;涉嫌犯罪的 ,應當移送司法機關依法處理 。
第十二條 (日常監察措施)
勞動監察機構實施日常監察時,可以要求:
(一)用人單位就勞動和社會保障的有關事項作出說明 ;
(二)用人單位如實提供與勞動監察有關的用人情況 、工資表以及與繳納社會保險費有關的財務報表等資料;
(三)對與勞動監察有關的資料進行查閱和復制 。
第十三條 (立案監察措施)
勞動監察機構實施立案監察時 ,除可以采取日常監察措施外 ,還可以采取下列措施:
(一)在證據可能滅失或者以后難以取得的情況下,經市勞動保障行政部門負責人或者區 、縣勞動行政部門負責人批準 ,可以先行登記保存 ,并應當在7日內及時作出處理決定 ;
(二)向用人單位發出限期整改指令書 ;
(三)法律 、法規 、規章規定的其他措施 。
第十四條 (執行公務的規定)
執行勞動監察公務 ,應當由兩名或者兩名以上勞動監察人員共同進行 ,并向用人單位出示行政執法證件和勞動監察通知書 。
勞動監察人員進入用人單位執行勞動監察公務 ,應當遵守用人單位依法制定的規章制度 ,并不得干擾用人單位正常的生產 、經營 、工作秩序 。
勞動監察人員未按本條第一款、第二款規定執行勞動監察公務的 ,用人單位有權拒絕 ,并可以向勞動監察機構舉報。
第十五條 (禁止性規定)
勞動監察人員執行勞動監察公務時,應當遵守下列規定:
(一)不得利用職務之便謀取私利 ;
(二)不得泄露在監察工作中了解和掌握的用人單位的商業秘密 ;
(三)不得參加被監察單位組織的宴請 、娛樂 、旅游等活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