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管理公平原則舉例
瀏覽次數:83
時間:18-10-12 14:14
松下為了說明自己的這一公平原則 ,又舉了如下一個事例:“我認識一位以前曾經在某公司當中堅干部的人 。有一天 ,另一個公司希望他去擔任社長的職位 ,他跟朋友商量 ,‘你認為如何呢?’那位朋友高興地回答道:‘哦 ,你要當社長嗎,太棒了。這么—來 ,我也可以沾你的光呀 。’于是他接受了朋友的意見 ,毅然赴任 。
經過一兩年之后 ,事情愈來愈個對勁 ,同業的業績不斷地上升 ;可是他的公司卻到達非縮小營業不可的地步 。追究責任時 。他終于被迫辭職 ,遭到了完個失敗的命運 。僅僅兩年的時光,他便斷送了社長的職位 。當時他的朋友認為當社長是他的成功與榮耀 ,因此 ,舉杯為他祝福,現在卻落得如此下場 。我認為,這是他缺乏當社長的適應能力所致 。
假如那個人繼續在原來的公司擔任中堅干部 ,我認為比當社長幸福多了 。可是 ,當時他卻認為自已可以勝任社長的工作 ,他的朋友也基于友情 ,不加思索地要他趕快上任 。然而 ,他本人及朋友都沒有仔細考慮適應性的問題 ,所以造成了這種后果 。我認為這便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
在日本的企業中 ,社長具有獨特的權責 ,在社會上具有非凡的地位 ,收入也相當可觀 ,可是作為企業的管理者自己要先考慮自己是否能勝任那種職責 。假如他認為目前的工作非常適合自己 ,并且能抱著濃厚的興趣拼命地工作,那必定不會遭致失敗的命運 。所以即使作為老板 ,要客觀認識自己也是相當重要的 。”
按照松下的說法 ,假如老板能夠充分認識自己 ,無論如何也不會去做不適合自己的工作。只要你認為目前的工作適合自己 ,無論地位如何 ,你會感到那種工作具有的價值 ,而拼命地工作 ,然后創造出非凡的業績。刀匠制造了名留干秋的寶刀而永垂不朽 。那是因為他非常適合從事刀匠的工作。而每個人從事適合自己的工作 ,即是造成社會繁榮與安定的基礎 。人人適才適用,才可能創造安和樂利的社會 ,過著更美好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