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經營頭腦的人到底用了什么樣的“絕招”呢?請看下面這個例子:
在加拿大,有家舉國聞名的鮑威爾公司 ,論其實力 ,當屬加拿大最大的控股公司之一 ,公司擁有資產20億加元 ,每年經營所獲得純利潤超過了兩億加元 。
但是 ,幾乎沒有誰會相信 ,這樣大的巨型公司 ,會是只花了10加元買來的一家虧損公司而已 。
原來 ,在加拿大魁北克省有一家小小的電車公司,由于經營不善,到1950年已瀕臨倒閉了 ,不得不以極低的價格出讓股份 。這時,正在該大學的戴馬雷聞悉此事后 ,花10加元買下了該公司25%的股份 。
那么 ,這家公司的家底到底如何 ,戴馬雷又是憑什么敢于斷定這家公司可以起死回生呢?
戴馬雷只是一名普通的在校就讀的大學生而已 ,但他卻是一位善于觀察 、善于搜尋信息的年輕人。讀書之余 ,他還十分注重看報 ,尤其關注市場動態。他先是無意之中看到了鮑威爾電車公司經營困難和要宣布倒閉的信息 ,經過多方調查和細致的分析研究 ,他斷定加拿大的電車業還不能算是“夕陽產業” ,尚未走到山窮水盡的境地,相反 ,還有一定的發展潛力 。鮑威爾公司之所以負債累累 ,資不抵債 ,面臨破產的危機,全是因為公司內部經營管理不善所致 。
細心的戴馬雷還注意到該公司愿以40加元出賣其股權 ,這對于有能力的經營者無疑是個大好的機遇,他認為自己有這種能力 ,可惜自己身無余財 。否則 ,一定會把它們全部買下來的 。僅有10加元的戴馬雷 ,傾其所有 ,購得該公司的四分之一的股權 。
極具眼光的戴馬雷認為自己的機會來了 ,果斷放棄了學業 ,承擔起主持這家岌岌可危的小公司的責任。
在戴馬雷的精心策劃 、巧妙經營和嚴格細致的管理之下 ,鮑威爾公司第二年便扭虧為盈了 。10年以后 ,鮑威爾公司已發展成為控制了整個魁北克省公共汽車業的大公司 。在形勢一片大好的情況下 ,戴馬雷沒有固步自封 ,而是主動出擊 ,擴大戰果 ,把公司的經營范圍擴展到人壽保險 、互助保險、企業投資 、能源開發和金融交易等 。結果,每個戰場上都取得了較為理想的成就,公司迅速擴張,很快成為加拿大的知名大企業公司 。
成功后的戴馬雷這樣總結:“我能夠成為一個企業家 ,無非是因為我掌握到信息 ,從大量的信息中尋找出生財的潛力 ,然后竭盡全力去抓住它 ,使它發揮出來 。但是 ,當我發現哪個企業沒有前途的話,我會立即避而遠之 。”
戴馬雷的成功 ,除了他能夠把握機會以外 ,更重要的是他能夠時刻注視市場的變化 ,此時而合理地調整自己的經營策略和方針 。比如,在70年代中期 ,當他掌握了世界石油危機的情況后 ,馬上把公司經營的谷物運輸業務全部放棄了 ,將大量資金和人力轉移到電子技術和通訊等新興的技術領域 。
正是因為這果斷而明智的經營轉移 ,使得鮑威爾公司不但沒有受到石油危機的負面影響 ,反而出于電子技術業務正迎合了時代發展潮流而使公司獲得了飛躍性的大發展。
戴馬雷的成功 ,看起來奸像是有些運氣和偶然的成份 ,實則不然。鮑威爾公司之所以能擁有—大批全國性乃至跨國的投資企業 ,全憑戴馬雷準確的信息把握和科學的經營管理 。平常 ,戴馬雷80%的時間都用在了調查研究和讀書看報上 。他幾乎天天都要到市場上走一圈 ,到公司下屬的企業去觀察 ,聽取匯報,從各種渠道收集信息 ,使自己在激烈競爭的商戰中,隨時做到“知已知被”,以幫助自己審時度勢 ,及時做出淮確的決策和科學 、合理的經營方針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