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 ,美國國會提出要為國防部擬定一個較為長期的制造技術規劃 ,要同時兼顧工業界和國防部的共同利益 。委托里海大學的艾科卡研究所編寫了一份“21世紀制造企業戰略”報告 。里海大學聯絡國防部 、工業界和學術界的代表 ,建立了以通用汽車公司等13家大公司為核心的 、有100多家公司參加的課題研究組 。共耗資50萬美元 ,花費了7500多個小時 、分析研究了美國工業界近期的400多篇優秀的調查報告 ,提出了“敏捷制造”的理念 。這是一種在全球經濟一體化和信息技術高度發達的時代實現客戶化生產的最高形式。
敏捷制造已成為21世紀信息時代制造企業主導的生產方式已成為各國學者的共識,也引起了中國科技和企業界的高度重視 。近幾年來 ,中國高技術(863)計劃、CIMS(計算機集成制造系統)主題中敏捷制造一直占很重要的地位 。一些企業也開始運用敏捷制造的理論 。
(1)敏捷制造的支撐體系
敏捷制造是建立在先進的制造技術和網絡化 、社會化和動態化的組織結構以及靈活快速的管理理念與方法基礎上的一種新的現代制造方式。這三者構成敏捷制造的支撐體系 。它的主要特點是:
①不僅要考慮到品種 、質量與價格等因素 ,更為重要的是要考慮讓消費者滿意 。
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先進制造技術作為企業的技術支撐 。集成化 、智能化與柔件化是敏捷制造技術的主要特點 ,經營者不僅要考慮企業內部信息集成 、功能集成以及流程集成 ,而且要考慮企業間的集成。
②以企業內部組織的天性化與企業間組織的動態聯盟為其組織持征,虛擬企業是其理想形式。
③敏捷的管理方式能達到組織 、人員與技術的有效集成 ,在管理方法上 ,利用流程管理和作業管理等 ,前者基于業務流程基礎上的全過程管理觀念 ,后者運用作業的財務管理來進行成本和財務的計量并達到管理深入作業活動的目的 。
④敏捷制造體系的投資與收益方式與傳統企業有很大區別 。投資不僅依賴于有形設備和技術的再投入 ,而且注重組織更新和人的素質等方面的無形在投入 。
(2)敏捷制造體系的基本手段
敏捷制造體系有三種基本手段:
①敏捷技術手段 。
②敏捷組織手段 。
③敏捷管理手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