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公司是在19世紀后半葉發展起來的 ,在公司發展的這一階段顯示出如下特征:
(1)公司規模擴大 ,并形成壟斷 。現代公司的形成是以公司規模擴大并走向壟斷為標志的。19世紀60年代以后 ,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發展和競爭的加劇 ,資本大量積累和生產集中的趨勢在英國逐漸顯著起來 。19世紀90年代到20世紀初 ,英國的軍火 、造船和冶金等行業一些大公司已開始形成壟斷 ,新興的化工行業 、水泥行業以及煙草和鐵路部門的壟斷則發展的更為迅速 。美國的產業革命比英國晚30年時間 ,由于美國所處的特殊地理和政治環境 ,其工廠制度和新型企業組織形式的發展都比英國快 。1879年美國出現了第一個托拉斯組織——美孚石油公司 ,整個80年代托拉斯組織在榨油 、制糖 、火柴、煙草 、采煤 、煉鋁等行業得到仿效 。自此 ,在美國資本主義工業發展中 ,通過建立大量的托拉斯完成了資本集中 、企業規模擴大 、形成壟斷的歷程 。據資料載 ,1929年美國最大的200家非金融公司的資產部超過9000萬美元 ,資產總額約達810億美元,相當于全國所有公司資產的49% ,約占全國資產的38% ;1970年美國500家最大的工業公司占全國工業產品銷售總數的65% ,利潤的74.8% ;1974年美國最大的800家公司的資產總額占全國公司資產總額的一半 。盡管現代公司的數量占全國企業的比重不占優勢 ,但它們掌握著各產業的大部分生產 ,掌握了國家的經濟命脈 。
(2)各資本主義國家對股份公司的立法趨于完備。為保護公司的法律地位 ,保障公司權利和義務的實現 ,規范公司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從中生產經營活動 ,有關公司的立法就十分重要 。公司立法完備既是促進股份公司這種企業組織形式發展的重要保證 、又是公司發展進入成熟階段的重要標志之一 。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發展和組織公司經驗的積累 ,各資本主義國家對于公司的立法也越來越完備 。法國 、比利時 、西班牙 、葡萄牙等國家是把公司法納入商法典內的 ,英國 、美國等國家則是以普通法為基礎 ,另外制定單行公司法規 。
(3)股東的分散性,與公司的壟斷性并存的另一個特征是股東的分散性 。一些大公司發行的股票和債券往往是由分散在全國各地(甚至全球各地)的千百萬投資者所持有 。比如在1929年 ,無論是美國鋼鐵公司還是美國電話電報公司 ,沒有一個股東所掌握的股權超過股票發行總額的1% 。在60年代,美國很多公司的股東數達到數千萬以上 ,而且這個數字還在不斷增加之中 。股東分散性一方面表現為股份制為更多的人所接受,同時又為股份公司的發展提供了更為廣泛的資本渠道 。
(4)跨國公司形成和發展 。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后 ,資本輸出日益增加 ,跨國公司在規模上和數量上都有較大的發展 。但它的迅速發展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伴隨著戰后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生產集中程度和壟斷程度進一步提高 ,“過剩資本”不斷增加 ,為獲取高額利潤 ,壟斷企業迫切要求去國外尋找有利的投資場所和銷售市場 ,因此跨國公司便作為資本輸出的重要工具而出現并發展起來 。美國是擁有跨國公司最多的國家 ,1977年美國擁有的跨國公司占跨國公司總數的26.3% 。日本和德國跨國公司的發展后來居上,1994年 ,德國擁有跨國公司7560家 ,日本擁有3640家 ,全球跨國公司的總數為37530家 。現今,各種類型跨國公司的總部及其下屬的子公司和分公司 、分支機構已遍布世界各國,它們的觸角滲透到眾多國家國民經濟的各個領域和部門 ,其經營活動為聯結各國經濟、貿易關系及加深各國之間經濟上相互依賴關系起了很大作用 ,同時也推動著世界各國經濟朗全球化方向迅速發展。
除以上特征外 ,現代公司的另一些發展趨勢也是很明顯的。如公司的兼并 、聯合十分頻繁 ,有人甚至稱公司進入了“聯合時代” 。又如公司經營多樣化的趨勢 。很多公司極力地滲透到那些原來不屬于自己經營范圍的領域 。據80年代中期資料顯示 ,美國最大的200家工礦企業公司中經營10個以上產品部門的有160家 ;經營10個以上產業部門的有62家 。平均每家公司經管21個產品部門 、16個產業部門 。盡管不適當的多樣化經營己受到批評和企業家的警惕 ,但綜合經營和跨行業經營已成為許多大公司的經營發展戰略。再如工業公司改組的趨勢。為迎接知識經濟時期的到來 ,各工業化國家的公司正經歷著一場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中心 ,以調整 、合并和新建為主要形式的改組 。在一些新型的高科技產業部門,如計算機 、宇航、信息 、生物 、通信等部門 ,新的公司紛紛涌現 ,并向著小型化 、專業化方向快速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