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企業領導體制經歷的四個階段
瀏覽次數:75
時間:18-10-12 13:39
從近代到現代 ,西方企業領導體制經歷了四個階段:
第一階段:業主制的領導體制 。業主制產生于商品經濟初期,當時 ,生產力水平低下 ,商品經濟不發達 ,社會生產力的基本組織形式以家庭為單位 ,所以形成的是以單個業主出資建立的企業,業主既是企業財產的所有者,又是企業的經營管理者 。這種領導體制的特點是:一切由業主說了算 ,一切生產經營全憑業主的經驗 ,企業決策迅速 ,工作程序簡單 ,企業發展規模有限 ,經營風險較大。
第二階段 ;經理制領導體制 。隨著企業規模的擴大和生產技術的復雜化 ,業主個人管理已經力不從心,興起了經理制 ,并得到很快推廣 ,顯示了一定的作用 。這種領導體制的特點是經理主要負責經營 ,決定企業的產品開發 、市場開拓與規劃,以及籌資與投資決策等 ,而把一些日常的程序化的管理 ,交給職能部門處置 ,實施經營決策和日常管理分離,各負其資 。因此 ,在市場上出現一批專門從事經營的經理階層 ,這些經理是從那些精通經營的工程技術人員和市場銷售人員以及部門管理者中選拔成長起來的 。
第三階段:職業管理專家領導體制 。隨著現代社會化大生產的發展 ,現代科技和生產實踐的緊密結合 ,經營管理的作用日益增大 ,經營任務也日益繁重復雜 ,管理逐漸成為一門科學 。以經營管理為專長的職業應運而生 ,大批精于經營管理的專家普遍成為企業的領導 ,形成職業企業家。這個階段的企業領導體制比較健全 ,適應市場經濟的激烈競爭,用一系列的科學理論作指導 ,采用現代管理技術和方法;領導者皆是某一方面的經營專家或者是職業企業家 ,在市場經營方面獨領風騷 ,業績突出 。
第四階段:專家集團的領導體制 。隨著近20年來國際經濟一體化 ,“南南合作” 、“南北對話” ,跨國公司大批出現 ,形成國際經營公司 。為適合現代社會的加速發展及現代生產和科學技術的高度結合 ,很多企業開始形成專家集團式的領導體制 。這種領導體制的特點是:實行集體領導的形式 ,成立股東大會授權下的董事會等決策機構 ,進行集體領導 ;其二是出現大批的智囊團 、思想庫,為領導出謀獻策 ,提供咨詢服務 、方案策劃 ,協助領導決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