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配置的要求和方法
瀏覽次數:58
時間:18-10-12 13:17
1.人力資源配置的要求
公司的人員配置是按公司的產品方向和生產規模 ,根據精干、高效 、節約用人的原則 ,確定公司員工的總人數和各類人員 。如各部門、各車間 、各工種 、各崗位的具體人數 ;合理確定一線與二、三線員工的比例關系 ;生產人員與非生產人員的比例關系 ;生產經營前方和技術 、管理后方的比例關系 。公司在特定的生產經營規模的前提下 ,存在著各類人員是否達到最佳結構和組合的問題 。這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公司的各個崗位需要什么樣的人員 ?二是需要多少人員?因此 ,公司在員工的配置上應考慮到質量要求和數量界限。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市場競爭的加劇 ,公司員工的質量將對生產經營起決定性的作用 ,員工的配置已從控制數量為主轉變為控制質量為主 ,這就要著重考慮應當“用什么人”的問題 。一般來說 ,勞動密集型的公司應注重人員的數量控制,而知識密集型的公司則剛哩人員的質量控制 。
人員配置是一項思想性、政策性和技術性比較強的工作 ,為做好這項工作 ,必須符合以下基本要求:
(1)節約用人 ,不斷提高勞動效率 。人員配置的任務就是根據公司生產經營的需要 ,合理 、節約地使用勞動力 ,用盡可能少的人力 ,創造出更多的物質財富,要切實做到對人員的配備有科學依據 ,精訂細算 ,保持員工隊伍的精干 、高效 ,克服人浮于事的現象 ;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 ,取得更好的經濟效益。
(2)用人有標準 ,做到心中有數 。人事管理部門要建立和健全用人標準 ,加強用人管理 ,對公司各類人員配備的數量制定統一規定 。制定用人標準要充分考慮工種名稱 、崗位劃分 、工作范圍、技術要求等內容 ,準確地反映各類人員總的工作量和員工勞動效率。把握用人數量的尺度 ,做到心中有數 ,哪些部門人員緊 ,而哪些部門人員松 ,以便及時組織調配 ,大體保持均衡。
(3)用人制度要符合公司勞動組織的要求 。建立科學的用人制度 ,要求充分掌握員工完成生產經營的定額 、業務工作、勞動出勤以及勞力余缺等情況 ,保證制度建立在員工自覺遵守和執行的基礎上 。隨著改革的深入,公司勞動組織和部門結構形式都在發生深刻變化 ,不斷適應市場環境變化的需要 ,如經營部門層層組閣 、班組承包或勞動考自愿結合等多種形式鈞勞動組合 ,用人制度都應隨之改變 ,以充分調動員工的生產經營積極性 ,有利員工的團結協作 ,相對減少了用人數量 。
(4)用人質量與生產發展和技術進步同步 。公司的人員配置既要在一定的時期內保持相對穩定 ,以便使員工熟悉業務 ,提高技能 ,培養敬業精神 ,又要隨著生產經營任務的變動 、工藝技術的改進 、生產設備和勞動組織的改善、操作方法的革新以及員工技能水平的提高 ,不斷調整人員的合理配備 。人事部門要因人制宜,根據員工素質和技術的變化 ,及時調配到新的崗位 ,發揮其更大的作用,創造最優的業績 。
2.人力資源配置的方法
公司在進行定員配置工作中 ,因各類人員的工作性質不同 ,工作效率的表現形式不同 ,定員配置的具體方法也不盡相同 。在一般情況下 ,大體有如下幾種 ;
(1)按職責分工確定配置 。這種方法適用于對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的配置 。公司在合理的管理機構 、嚴明的崗位責任制和明確職責權限的前提下 ,確定各部門及其崗位人員的數量 、任職條件 、業績考核標準等 ,并按標準擇優配備管理人員和工程技術人員 。
(2)按勞動效率確定配置。公司人事部門根據生產經營任務 、員工的勞動效率和出勤率 ,配置各個崗位員工的人數 。這種方法適用于有生產定額和營銷定額的部門和崗位。通過勞動效率及工作量的大小 ,基本上可確定完成該任務的用工數量 。只有當采用了先進的技術方法提高了勞動效率時,才能縮減員工人數。
(3)技崗位確定配置 。即是根據公司勞動組織分工所確定的崗位來配件員工的人數 。采用這種方法,首先要研究公司勞動機構的分工協作 、專職與兼職崗位等情況.然后再根據每個崗位的工作量 、勞動效率 、作業班次和出勤率等因素 ,配議員工。采用這種方法 ,主要適用于生產過程連續比 、自動化程度較高 、集體操作 、以看管設備為主的部門和崗位 。
(4)按設備確定配談。即根據機器設備的數量和員工的看臺定額來配躍員工的數量 。運用這種方法,主要是針對以機器操作為主的工種 ,這些工種有大量的同類型的設備.需要員工巡回看管 。配置員工的人數取決于員工的操作熟練程度和看臺的能力 。如棉紡織公司的擋車工的定雖可采取此方法 。
(5)技比例確定配置。公司根據員工的總人數或菜一類人員總數中各類人員的比例關系,來配談所需員工的數量 。如管理人員與服務人員的比例 ,前方人員和后方人員的比例、各個工種之間的比例等。采用這種方法可以加強生產經營一線人員的力量 ,做到精兵簡政.科學合理地配備各個部門 、各工種的人員 ,提高用人效益 。
具體采用哪種方法配置人員,要根據公司生產經營的實際情況而定 。有些部門可以將幾種方法結合起來運用 ,最大限度減少人力投入地值出更高的勞動效率相經濟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