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企業集團形式的一般前提
瀏覽次數:63
時間:18-10-12 12:44
企業集團作為現代微觀經濟組織(以下簡稱微組)的一種主要形式 ,從19世紀末 、20世紀初開始 ,先后在發達的工業化國家中形成,隨之遍及世界各國 ,并在世界經濟中發揮出不可替代的作用 。盡管企業集團在不同的國度里有其形成的直接原因 ,但作為世界各國已普遍采用的一種微觀經濟組織形式 ,它的形成具有規律性的—般前提 。這個前提是:微觀經濟組織形式應與生產社會化程度相適應 。受這個規律的支配 ,當生產的社會化程度加大時 ,就會由小企業微組形式向大企業發展,進而出現超大型的微組形式——企業集團。
微觀經濟組織形式是人們從事物質資料生產的合作方式 ,是協作的特殊的歷史表現形式 。它雖然具有相對獨立發展的性質 ,但必須建立在一定的技術基礎之上 ,與由生產力發展水平所決定的生產社會化程度相適應。在近代社會,微組形式經歷了兩次較大的變革龍就是由個體手工業(或稱家庭手工業)到手工工場的轉換;由手工工場到機器生產為基礎的工廠的過渡。這兩次轉換均與生產力發展水平、生產社會化程度緊密聯系 。從18世紀中期開始 ,生產社會化程度表現出以下特征:
(1)隨著以機器大工業為代表的生產方式的確立 ,以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生產力的不斷發展 ,工業的技術裝備日益向著專門化和機械化發展 。
(2)在工廠內部出現了以大機器和機器體系為中心的分工與協作 ,使工廠內部的生產社會化發生新的變化 。
(3)企業之間的分工愈來愈細 ,生產越來越專業化 ,促使各部門 、各企業的聯系加深 ,依存增強 ,協作更密切 。這表明在全社會范圍內生產社會化程度增強 。
(4)產品已不僅僅是局部工人共同勞動的產物 ,而是許多企業(工廠)共同協作的產物。
正是由于如此高的生產社會化程度 ,提出了微組形式向生產規模大型化發展的要求。于是微組形式又要進行新的 、前所未有的變革 ,企業的聯合則劇匝理成章的變革 ,企業集團的出現也是適時的應變 。當然它不是微組的最后形式。因為 ,“現代工業的技術基礎是革命的” ,它“從來不把某一種生產過程的現存形式看成和當作最后的形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