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經營上依存關系
瀏覽次數:60
時間:18-10-12 12:38
企業集團形成的最終原因就是不斷地適應社會化大生產發展的要求 ,經濟地組織生產 ,來滿足社會需求 。企業集團內部雖然是以資本聯系為主要聯結紐帶 ,同時也離不開產業(產品)和由此產生的技術 、生產 、銷售、經營管理方面的聯系 。可以認為 ,集團內部最重要的聯系紐帶是資本,而最廣泛 、最經常的聯系是產品(勞務) 。圍繞著產品的生產經營 ,集團內部成員之間存在著密不可分的相互依存關系 。首先,集團公司作為產業(產品)決策中心 ,它要做好產業(產品)選擇和發展規劃 ;要擔負對某一具體的產品類型、產品系列是否投資和投資程度決擇的責任 ;要負責集團生產活動總體技術選擇和技術攻關 ;還要組織整個集團生產經營活動的協調統一 。可見集團公司處在生產經營活動的中心位置,可視作一個投資中心 。為此 ,它應設置除滿足自身從事經營生產活動所需的職能部門外 ,還應設置作為集團投資中心的計劃決策 、控制協調 、監督服務等職能機構 。主要是市場、信息 、技術、財務等管理機構 。集團公司的分公司 、事業部和他的子公司一起成為集團經營生產管理的第二層,即利潤中心 。所謂利潤中心就是在總體(此處為集團)既定的產業(產品)方向上 ,按照專業化分工要求 ,進行有效經營決策 ,以謀取最佳經營效果 ,獲得最佳投資收益的一類組織 。對單個企業來說 ,它是指各分公司與事業部 ;對企業集團來說 ,還可以包括集團公司的子公司 。利潤中心要負責具體產品類型 、產品系列或具體產品(零部件)的開發 、生產 、銷售工作 ,在選擇具體產品 、生產數量 、產品質量 、生產時間等方面擁有決策權 ,同時對決策后果承擔責任 。這是在集團公司作出總體決策基礎上的第二次選擇 。為保證決策的科學性與民主性 ,它應設置相應的生產經營職能部門 ,如市場研究、營銷管理 、計劃管理 、技術開發與管理 、人力資源管理 、生產組織管理等部門 。企業集團生產經營管理的第三個層次是成本中心,它是由集團公司屆下的工廠和于公司 、關聯公司屆下的工廠和相關部門構成。它在企業集團的生產經營活動中發揮控制職能 ,為此 ,在這些組織中應設置相應的生產計劃與調度 、技術管理 、質量監督與控制 、成本控制等職能部門 。只有企業集團生產經營管理的這三個層次都充分發揮作用 ,而且發生有機聯系時 ,才能實現企業集團的經營目標 。不過三者中 ,第一個層次是核心和關鍵 。
除以上關系外 ,由產權關聯引發出人事管理上的聯系 ;由經營生產關聯引出生產 、技術 、財務管理上的諸多聯系 。從人事管理上看 ,集團公司董事會除有權選擇集團公司的經營班子外 ,還有權選派子公司 、關聯公司的股份董事 ,可見它有較大的人事決策權 ;從生產和技術上看 ,集團公司處于中心位置 ,進行總體部署和運作 ,各種有關的信息在這里集個處理 ,又反饋到分公司 、子公司和關聯公司 ,使集團的生產、技術活動保持相對統一 ;從財務上看 ,集團公司又是一個頭 ,它要合并各子公司財務報表 ,反映統一的企業集團經營成果 ,它還負有統一納稅職責和對于公司進行財務監督的職責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