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經營的必要性及發展趨勢
瀏覽次數:71
時間:18-10-12 12:37
正是由于跨國經營有如此多的作用 ,所以任何一個開放國家的企業都應該積極謀求海外經營與發展 。對我國企業而言,跨國經營的必要性體現在以下幾方面:
首先 ,跨國經營是適應世界經濟一體化的客觀需要 。自80年代以來 ,跨國公司在世界經濟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據聯合國跨國公司中心有關專家預測 ,到2000年 ,全世界僅300家最大的跨國公司的銷售額就會達到整個西方世界國內生產總值的3/4。隨著跨國公司的迅速發展 ,世界經濟的一體化趨勢日益明顯 ,競爭更趨激烈 。面對這樣的國際環境 ,我國企業既不能 ,也不可能置身其外,必須積極地開展跨國經營 ,融入到整個世界經濟之中 。
其次 ,跨國經營是開拓市場的必要途徑 。改革開放以來 ,我國經濟取得了長足發展 ,有不少產品國內已經飽和或接近飽和 ,在這種情況下 ,企業必須積極開拓國際市場 ,參與國際分工 。一方面 ,跨國經營可以帶動設備、技術和勞務出口,轉移一部分過剩的加工能力 ;同時還可以利用外國資本和先進技術來改造傳統產業 ,促進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和技術進步 ,更好地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 。
第三 ,跨國經營是企業發展的必然結果 。隨著市場經濟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國企業得到快速發展 ,企業規模日益擴大 ,企業能力日益增強 ,在這種情況下 ,企業必然要向外擴張 ,進行跨國經營 ,將自身的優勢與東道國優勢結合起來 ,以在更大范圍內更好地利用企業資源 ,使企業獲得更好的經濟效益和長遠發展 。
第四 ,跨國經營是繞過貿易壁壘的有效方法 。世界經濟在一體化的同時 ,有一個突出的特征是 ,就經濟區域化和集團化 ,其中最引入注目的是歐洲統一市場和美加墨自由貿易區的建立 。這些區域性國家利益集團的形成 ,無疑加強成員國之間的經濟貿易往來 ,客觀上必然會產生對非成員國的排斥作用 ,形成貿易壁壘 。而直接到這些國家或到與這些國家搞經濟一體化和自由貿易的一些次發達國家投資辦廠 ,生產加工、組裝以我國為主要原材料 、零部件和半成品供應基地的產品 ,則能很好地繞開這些“壁壘” 。
面臨21世紀世界經濟進一步一體化 ,及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新技術革命縱深化 、競爭多元化的形勢,現代公司的跨國經營呈現以下趨勢 ;
第一 ,走向“無國界”化 。一些大型跨國公司在判定戰略時從全球考慮 ,較少考慮國界問題 ,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貿易壁壘 ,繞過本國和東道國在法律和政策方面的限制 ,降低研究及生產成本 ,保持技術上的優勢 。
第二 ,締結國際戰略聯盟 。現代跨國公司為了打入國際市場和擴大市場,為了降低 、分擔研究費用 ,實現優勢互補 ,增強競爭能力和公司實力 ,往往采取與相關企業締結戰略聯盟甚至合并,以達到一定的經營目標 。
第三 ,對外投資的優化和深化 。現代跨國公司都調整了對外投資戰略 ,如投資區位、投資量 、投資形式及投資產業等方面 ,朝進一步優化和深化方面發展 ,以期更快更好地實現企業的全球戰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