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8967367
當前位置:

社會主義商業企業財務和財務管理

瀏覽次數:66 時間:18-10-11 22:20

     商業 ,是隨著第三次社會大分工的出現 ,適應商品生產和交換不斷發展的需要而產生的 。我國在戰國時侯 ,韓非子就用“長袖善舞 ,多錢善賈”一語作比 ,可見那時人們就認識到經商不但要有更多的本錢(資金) ,而且要善于支配它 、運用它 。因為作為不從事生產只從事交換的商人 ,只有靠善于支配 、運用本錢從事買進賣出以“爭利于市” 。正如馬克思說的那樣: “商品經營者,……他的資本最初必須以貨幣資本的形式出現在市場上 ,因為他不生產商品 ,而只是經營商品 ,對商品的運動起中介作用,而要經營商品 ,他就 ,必須首先購買商品 ,因此必須是貨幣資本的所有者 。”商品交換是通過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進行的 ,貨幣是財富的化身 ,正如恩格斯說的“是可以任意變為任何隨心所欲的東西的魔法手段”(《馬克思風格斯選集》第4卷第162頁) 。因此,資金是從事商業經營活動的前提條件 。

    “善賈”自然是為了獲利有了資金只是有了實現這一目的的可能性和條件,要實現這一目的還要通過商品流通 ,商業活動是以買開始 ,以賣告終即為賣而買的循環過程,它的起點和終點都是貨幣,但終點的貨幣必須大于起點的貨幣 ,這樣對商業經營者才有意義 。然而 ,商品流通過程并不能使貨幣增殖 ,商業為賣而買的商品流通 ,其終點貨幣大于起點的部分 ,主要是生產部門讓渡的價值 。同時 ,資金周轉過程表面上看是錢和物的運動 ,本質上卻體現著一定的社會經濟關系 。因此 ,商業的購銷活動表現為為達到頂期經濟目標的價值形態轉化的資金運動 ,達就是財務活動 ;而商業財務活動過程中發生的以價值形式表現的經濟關系 ,便為財務關系 。因此,商業財務就是客現存在于商業經營活動中的資金運動及其所體現的經濟關系 。而管理主要是對一種聯合行動發揮組織的職能因而利用價值形式對企業各項資金的籌集 、使用 、收入和分配進行預測 、決策 、計劃 、指揮 、控制 、分析 、調整 ,并處理好與各方面的經濟關系 ,就是財務管理 。綜上所述 ,商業企業財務管理可歸納為:為了達到預期經濟目標 ,而在商業經營過程中,以資金運動為對象 、利用價值形式進行的綜合性管理工作。其特點是價值管理 。

    商業企業財務管理是隨著商品經濟的產生而產生 ,并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而發展的 。在商品經濟不很發達的時候 ,它一般和會計工作合為一體而作為企業管理的一個組成都分 。隨著商品經濟的發展 ,生產社會化程度越來越高 ,管理職能分工越來越細 ,商業和市場聯系越來越緊密 ,要求商業企業具有靈敏的反應能力 。在這種情況下 ,只對資金運動進行記錄 、核算 、報告和單憑管理人員個人的知識 、經驗來分配和運用資金顯然不能適應形勢發展的需要了 。于是 ,財務管理便作為一門管理學科 ,從會計中派生出來而成為專屬管理職能的分支 ,它和西方管理會計的出現和發展是相似的。

    我國從50年代中期到現在 ,商業系統先后建立了相應的財務管理機構,并按我國計劃經濟和經濟核算制的原則進行管理 ,取得了一定成績和經驗 。主要有如下幾方面:

    (1)根據我國計劃經濟的原則進行計劃管理 ,在國家商品流轉計劃的統籌安排下 ,有計劃地分配商業資金 ,國營企業一般由國家供應資金或通過國家銀行以貸款形式籌集資金 ,并在這一基礎上建立了財政部門和企業間的撥交和分配關系 。

    (2)建立了相應的財務指標體系 ,以及對企業財務進行管理 、分析和考核的方法。

    (3)建立了財務制度 ,作為企業財務活動應遵守的準則 ,并作為進行財務檢查 、監督的依據。

    然而 ,過去由于認識上的問題 ,把計劃經濟同商品經濟對立起來 ,形成產品經濟模式 ,商品流轉一般按行政區劃管理 ,商業部門對工業產品統購包銷以及商品流通體制和管理體制等方面原因 ,商業企業財務管理和其他管理工作一樣 ,未能充分發揮其應有的積極作用 。

    《中共中央關于經濟體制改革的決定》指出:“商品經濟的充分發展 ,是社會經濟發展的不可逾越的階段 ,是實現我國經濟現代化的必要條件 。”并指出我國經濟是建立在生產資料公有制基礎上的有計劃的商品經濟 。因此商業企業財務管理必須根據我國計劃經濟的特性和商品經濟的共性 ,在自覺遵循價值規律的計劃體制下和國家計劃宏觀控制的商品總供給和總需求基本平衡的基礎上進行 。

cache
Processed in 0.026963 Second.
m ww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