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資金的分類分級管理
瀏覽次數:62
時間:18-10-11 22:12
1.按購 、銷 、存情況進行分類分組管理
按商品的貨源 、銷售和庫存情況 ,將商品劃分為若干類型,根據各類型商品的情況,采取不同的資金供應和管理辦法 。
傳統的商品分類是按照商品的分配和供應政策 ,國家計劃要求和商品生產 、供應 、庫存情況 ,將全部經營品種劃分為若干類型 ,按類明確安排生產 、收購和儲備的原則界限 ,確定購 、銷、調 、存的數額,作為業務經營和組織資金供應的依據 。一般可分為:
第一類型:暢銷 、供不應求的商品 。對這類商品應設法組織貨源 ,大力促進生產部門增產 ,擴大收購 ,合理分配并保持一定保險庫存 ,進貨資金可優先供應 。
第二類型:市場供求大體平衡 、貨源正常的商品。對這類商品應挖掘潛力 ,增加收購 ,擴大銷售 ,保持周轉庫存,進貨資金可按計劃供應。
第三類型:供過于求 、產大于銷的商品 。對這類商品應以銷定進 ,維持收購 ,并要求生產部門更新花色 、促進產品換代 ,進貨資金可暫按計劃供應 。
第四類型:呆滯積壓 、有供無求的商品 。對這類商品應調整收購,大力推銷 ,壓縮庫存,進貸資金從嚴控制 、不得超過 。
商品分類不是固定不變的,應隨生產與市場情況的變化及時作相應調整 。因此 ,必須定期(季或半年)進行商品排隊根據當時供應和庫存情況預測產銷趨勢 ,提出調整意見 ,據以安排資金供應 。
當前,要根據經濟體制改革的新形勢 ,作出既靈活又科學的反應 。分類分級管理要立足于管活 ,以提高經濟效益為中心 ,首先要著眼于買方市場 ,注意收集分析經濟信息 ,加強市場預測工作 ,特別是沖破商品流轉的行政區劃限制 ,以擴大市場 。
2.按ABC 分析法進行分類分級管理
AEC分析法又稱ABC分類管理法或重點管理法 。它是用數理統計方法 ,把事物或管理對象按影響因素或事物屬性或所占比重劃分為ABC三部分 ,分別給予重點和一般等程度不同的管理,以抓住主要矛盾 ,達到最經濟、最有效地使用人力 、物力 、財力的目的 。
ABC分板法起源于19世紀 。意大利經濟學家巴雷特在分析研究本國社會財富狀況時 ,從大量統計資料中發現 ,少數人擁有社會財富的絕大部分 ,而大多數人只擁有少量的社會財富 ,這一現象表明了關鍵的少數和次要的多數之關系 。于是 ,他依據統計數字畫成排列圖 ,入們稱之為巴雷特曲線圖。后來 ,人們在生產實踐過程中發現經濟管理活動也存在這種不均勻分布的規律 ,于是逐步把巴雷特的分類原理和方法廣泛應用到物資管理 、成本管理 、資金管理 、質量管理、生產管理和技術經濟分析等方面 。
ABC分折法應用在商品庫存的分類管理上 ,其分類標準一般是:平均庫存量占平均庫存總量的10一20% ,而占用資金占平均庫存資金總額70%以上的品種為A類 ;平均庫存占20一30%,占用資金占20%左右的為B類 ;平均庫存不低于50% ,占用資金只占10%左右的為C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