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成本審計之抽樣查驗主要費用成本賬戶
瀏覽次數:70
時間:18-10-11 21:52
該工作可以直接從有關賬戶中進行審查 ,而先不必涉及產品成本的具體計算過程和會計憑證。應著重審查輔助生產成本 、基本生產成本 、自制半成品、制造費用 、待攤費用 、預提費用等賬戶的發生額是否符合成本開支范圍和標準 ,列支的成本項目是否正確 。 在作抽樣查驗前 ,若沒對被審企業的生產成本內控制度作分析評價 ,可采用機械抽樣方法 ,直接抽取上述主要費用成本賬戶中的一部分業務進行檢查 ,譬如抽查上述各賬戶中第五 、第十橫行的業務進行查驗。但這樣做效率低下 。 抽樣查驗的重點賬戶應是在前面分析評價內控制度中發現內控制度薄弱 ,或已確認有異常內容而涉及的那些賬戶 。例如 ,在實行計時工資制的被審企業 ,通過對其作分析性復核,發現前后兩期的產量 、職工人數變化不大 ,但單位產品中的工資含量卻大幅上升 ,就可著重抽查“基本生產”和“制造費用”兩賬戶 ,特別應注意查驗這兩個賬戶中記入的人工費用業務的真實性。具體方法可從人工費用入賬的記賬憑證開始 ,沿著工資分配表 、工資結算匯總表 、工資單 ,直到各車間的考勤記錄一查到底,弄清問題 。 由于復式記賬方法 ,賬戶間具有某些相對穩定的對應關系,也可通過抽查其它相關賬戶來達到同樣的目的 。例如 ,若發現被審企業對原材料收發領退控制薄弱,同時又發現本期產品單位成本比上期上升了40% ,其中主要是單位產品中的原材料費用含量猛增造成的,經查 ,各主要原材料本期價格并未上漲 。在這種情況下 ,審計人員可以抽查本期原材料賬戶貸方記錄的業務 ,將抽中的每一筆發料業務從請領 、審批 、發料 、記錄入賬的成本項目 、材料的使用情況及余料 、邊角料的處理等各個環節逐一查驗 ,一般是能查清單位產品中原材料費用上升的確切原因的 。 抽樣查驗的規模即抽樣比的大小 ,應視企業業務量多少和前兩個工作步驟發現問題的嚴重性而定 。為提高審計效率 ,一般可先抽查較小比例的業務進行復查 ,復查發現確有問題或問題較多 ,再補抽一部分業務繼續復查,直到搜集到足夠的審計證據為止 。 在生產成本內控制度評價中發現的問題 ,其作用主要在于幫助審計人員確定下一步審計工作的重點 ,一般難以作為直接的審計證據支持審計人員的審計報告 。而在抽樣查驗階段和后面的各個階段發現的問題,則應作出詳細的 、符合規范的審計工作底稿 ,作為日后撰寫審計報告的依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