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918967367
當前位置:

審查費用入賬分類的合規性

瀏覽次數:98 時間:18-10-11 21:51

    這里所說的費用,是廣義的費用 ,即包括為生產產品所發生的費用(即生產成本) 、為取得營業收入所發生的費用或支出 ,還包括生產經營過程以外的各項支出和損失 。

   嚴格費用的入賬分類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因為廣義的費用發生之后 ,究竟將其記入哪一個賬戶 ,這不僅是個技術問題,從本質上講 ,是關系到國家、企業和職工個人三者利益分配的問題 。將本應記入甲賬戶的費用擠入乙賬戶,往往會導致利潤 、稅金和提留數額的改變 ,從而影響到三者的利益分配 。關于每種錯誤入賬造成的具體影響 ,太阳成集团稍后將作詳細討論 。因此 ,國家為了防范企業在費用入賬分類上的舞弊行為 ,保證國家財政收入不被流失,專門對費用入賬分類作了許多具體規定,各個企業必須堅決執行 。這些規定 ,同時也是審計人員審查企業費用入賬分類是否合規的審計標準 。費用入賬分類的審查包括:

   1.收益性支出與資本性支出的劃分是否正確 。具體應作兩方面的審查:

   (1)有無將在建工程支出擠入成本或相反 。在建工程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 ,這種支出發生時應計入工程造價 ,作為以后完工的固定資產價值的一部分。這部分價值的效益要涉入多個會計期間 。因此 ,這種支出通常采用折舊的方式 ,由各個受益期間負擔折舊費,才符合配比原則 ,計算的利潤才真實 。如果把在建工程支出擠入產品制造成本或期間費用 ,就少計了資產價值 ,多計了當期費用 ,導致虛降當期利潤 ,使國家當期少收所得稅 。這種錯弊 ,易發生于經濟效益好的企業 。對于經濟效益差的企業 ,為了謊報成績 ,搞浮夸冒進 ,則可能采用相反做法 ,即將應計入產品制造成本的支出反而計入在建工程 。這兩種互相混淆入賬的做法都是不允許的 。審查時應注意用料的兩種用途是否嚴加區分 。對于農業企業 ,還應注意有無將應由在建工程支出的經濟林木培育支出計入產品成本的情況 。

   (2)審查有無將遞延資產支出擠入生產成本或期間費用 。企業在籌建期間發生的那些不構成流動資產 、固定資產或無形資產的各項費用 ,即開辦費 、企業采用經營租賃方式租入固定資產的改良支出 、向金融機構一次性支付的數額較大的債券發行費用 、一次性支付的數額較大的經營租賃款 ,攤銷期限在一年以上的固定資產大修理支出 ,統稱為“遞延資產”。遞延資產支出屬于資本性支出 ,其發揮效益的期限至少在兩個會計年度以上 。因此 ,這些支出發生時 ,不能直接計入生產成本或當期的期間費用 ,而應作為遞延資產先行入賬 ,再根據發揮效益的長短于各個會計期間進行了攤銷 ,分期分批地計入未來各期的成本費用 。若將遞延資產支出一次計入生產成本或費用 ,會使當期利潤下降 ,本質是推遲了繳納所得稅的期限 ,反之 ,將應由本期攤銷的遞延資產而不攤 ,則會虛升利潤 ,造成浮夸 。實踐中這兩種錯弊都有可能存在,審計人員應注意防范 。具體方法是審查每種具體的遞延資產的歸集、分攤期限 、分攤額是否正確 。

   2.審查營業支出與營業外支出的劃分是否正確 。企業發生的固定資產盤虧、固定資產清理凈損失 、非常損失 、停工損失 、職工子弟學校經費 、技工學校經費 、公益性和救濟性捐贈 、違反經濟合同法所支付的違約金和賠償金 、防汛搶險支出等 ,均屬于營業外支出 。這些支出發生時 ,應作為當期損益入賬 ,直接抵減當期利潤 。有的企業為了弄虛作假 ,將其列支于當年新上馬的產品 ,故意抬高成本基數,以便來年好完成成本降低任務;或者將其列支于國家需要根據其制造成本來確定企業銷售價格的那些產品 ,以此獲得本企業的高收益而轉嫁負擔于消費者。相反 ,當企業成本降低計劃難以完成時 ,也會采取將營業支出擠入營業外支出的做法。審計時應注意上述業務發生時的原始記錄,金額計算,記賬憑證的分錄和記入賬戶是否正確 。

   3.審查福利支出與經營支出的劃分是否正確 。按國家規定 ,按工資總額一定比例(目前為14%)計提職工福利費 ,用于改善職工的生活條件 ,解決職工的基本福利 ,如職工的醫藥費 、職工生活困難補助費 、福利部門人員工資等支出 。職工福利費按工資總額的14%計提的同時,一方面作為企業的內債 ,記入“職工福利費”貸方 ,另一方面也計入了相應的成本費用支出賬戶 。因此支用時只能是作為職工福利費這種負債減少和現金等資產減少 ,切不可再次計入成本費用賬戶 。另外 ,在將生產用原材料 、企業自己生產的產品或提供的勞務用于職工福利方面的耗費時 ,應作為福利費支出 。審計時 ,特別應注意:①被審計企業的生產用料 、自產產品或勞務有無改作福利用的可能;②若有改用的可能再通過與福利部門現場工作人員訪談查明是直接外購或改用 ;③若確屬改用 ,應從職工福利費賬戶或增值稅二級賬戶查找有無相應記錄 ;④若無 ,可采用技術推算全年用量作調賬入庫的工作 。調賬時 ,對于隱瞞自產產品或勞務用作福利的部分 ,應視同對外銷售,補交流轉環節的稅費和所得稅 ,情節惡劣的還應處以罰款 。

   4.審查稅后列支項目是否擠入成本 。為了防止國家財政資金的流失,國家規定下列支出只能由企業繳納所得稅后的利潤自行支付 ,不得列作費用或損失于稅前扣除:①違法經營的罰款和沒收財產的損失 ;②各項稅收的滯納金、罰金和罰款 ;③納稅人的公益、救濟性捐贈支出超過應納稅所得額3%的部分和非公益性 、救濟性的支出 ;④各種非廣告性質的贊助支出和各種攤派 ;⑤國家法律法規規定以外的與取得收入無關的各種付費 。這些規定的基本原則是允許企業扣除其進行生產 、經營所發生的各項費用和損失,不允許扣除與生產經營無關的支出 。例如,納稅人因違法生產經營 ,被有關部門處以罰款或沒收財產的損失 ,就不屬于正常的營業性支出和損失,而是政府對納稅人從事違法生產經營的處罰 。該項損失如果允許列為營業損失 ,等于稅收上承認其違法經營,并用國家應收的稅款去彌補納稅人應承擔的部分罰沒損失 。

   總之 ,將只準稅后列支的項目列支于稅前 ,就會使國家稅源損失 。審計時應注意企業有無支付罰款 、滯納金 、贊助款之類的原始憑證 ,根據這些憑證編制的記賬憑證和入賬是否符合上述規定 。特別注意審查:①捐贈款是否確屬公益 、救助性的 ?若是 ,是否超過了國家規定的限度?超過部分的列支是否合規 ?②審查 、判斷廣告費 、咨詢費等原始憑證 ,有無本屬一般贊助費甚至出境旅游費用而改頭換名為廣告費、咨詢費的 ;③有無執法部門執法犯法 ,用行政事業收費收據收取罰款而在摘要欄謊填收取“管理費”的 。這種行為使國家財政收入嚴重流失:罰款部門截流了罰款 ,交納罰款的企業又將“管理費”合法列作費用 ,少交了國家的所得稅 ,其少交稅款為罰款金額的33%

   5.審查期間費用支出與生產成本的劃分是否正確 。期間費用與生產成本都屬成本費用類賬戶 ,一筆費用在發生后 ,不管是記入期間費用還是生產成本 ,都會減少企業的利潤 ,但是減少的速率是不一樣的 。記入期間費用后 ,將在本月份全額抵減利潤 ,而記入生產成本后,只有隨著產品完工入庫并實現了銷售的那部分產品中的該筆費用份額 ,通過銷售成本的結轉 ,才抵減了當月的利潤。審計中要注意:①當企業完不成利潤計劃或期間費用超過控制定額時 ,有無將本應計入期間費用的支出故意計入生產成本騙取榮譽的做法 ;②當企業本期經濟效益很好時,或完不成成本計劃時 ,有無將本應計入產品成本的支出故意計入期間費用,達到轉移一部分利潤到下一會計期間或人為虛降成本的不正當目的 。具體審計方法可采用前后期數據比較 ,若有重大波動 ,就應抽查一部分費用支出憑證的真實性。

   6.審查可比產品成本與不可比產品成本的劃分是否正確 。可比產品是企業以往會計期間生產過 ,且有成本資料可與本期作比較的產品 ;反之為不可比產品 。為了促進企業努力降低成本,上級主管部門一般要為企業制定可比產品的成本降低計劃 。當企業完不成這一計劃時 ,常采取將可比產品成本擠入不可比產品成本的做法 。這一方面造成本期成本任務的虛假完成 ,騙取了榮譽 ,另一方面又抬高了不可比產品的成本基數 ,為下一會計期間完成成本計劃作了不正當準備。審計時應注意有無這種情形發生 ,具體方法可對不可比產品的單位人工費、材料費等主要成本項目作粗略推算 ,看有無明顯偏高的情況 。

   7.審查主產品和副產品成本的劃分是否正確 。企業在同一生產過程中生產主產品的同時 ,附帶生產出來的非主要產品 ,稱為副產品 。例如榨糖企業的蔗渣 ,白酒生產企業的酒糟,糧食生產企業的禾稈等 ,審計時應注意副產品的經濟成本分攤是否合理 ;副產品成本是否從產品總成本中扣除 ;是否根據企業具體情況,從原材料成本項目扣除,或按副產品成本與主產品成本的預定比例 ,從各成本項目中分別扣除 。

cache
Processed in 0.029929 Second.
m www